駐站名家 – 王培仁

calendar_month 04/25/2023
字級:

完勝排隊蔥油餅,她的麵食影片破六百萬點閱
白髮童心王培仁,在烹飪藝術中實踐科學精神

年過七十才成為網紅的王培仁,最初拍影片只想傳承媽媽的手藝,竟意外爆紅,一部蔥油餅影片已累積670萬點閱。對她來說,烹飪像是禪坐,在切切洗洗之間,思續淨空;她的美味秘訣也很簡單,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嘗試且樂在其中,近年在素食界爆紅的植物肉,也成為她開發新菜色的食材,她期待國人研發的植物肉,能帶來不同的美食交會。

「我沒有特別喜歡哪道料理或食物,再好吃的東西,連吃三天就會膩,所以必須一直追求料理的變化。」王培仁說,小時候媽媽有道拿手菜是蕃茄炒白花椰,第一次端上桌,兄弟姐妹立刻搶光,媽媽開心之下,連做好幾天,最後逼得大家求饒,要求換一道菜。

「現在我做白花椰,有時用西式的堅果奶來燴、有時做麻辣或三杯。」王培仁曾經是美術老師,退休後的人生比在職場還精彩,她開蔬食私廚、出料理書、到大飯店替主廚上課;2019年踏上網紅之路,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系列麵食影片,成了慰藉人心的支柱。

簡單的蔥油餅 一點都不簡單

王培仁說,其實爆紅的那支蔥油餅影片,是技巧最多、最困難的一道麵食。「蔥油餅的難度在於,麵很軟、水份最多,因此揉麵的難度較高。另外,怎麼摔麵把結構鬆開、桿麵和包饀的技巧、油量和鹽份的控制…每個步驟都是訣竅。」

迄今已出版四本蔬食料理書,這麼多食譜和作法,靈感都從哪裡來?答案是當季食材。王培仁舉例,春天產枇杷,常見的入菜做法是跟豆腐、菇類一起烹煮,但她想來試去總覺差那麼一點,於是便不斷發揮創意,找各種食材搭配;最後試出最佳食譜,是把枇杷和米飯、紅蘿蔔、荸薺切碎後一起蒸熟,「哇,真的很美味!」她說,只要肯用心嘗試,味蕾就會告訴你答案。

是藝術也是科學 廚房就是她的實驗室

烹飪常被認為是一門藝術,但其實也是科學;食材的組合及比例、煎炒蒸煮炸等不同料理方法,千萬種排列組合,必須發揮實驗精神。王培仁的花生豆腐,是另一道叫好又叫座的食譜,「如果用在來米粉,口感肯定像菜頭粿,偏硬偏紮實;想要軟嫩一點,加地瓜粉會太Q。我發現最好的配方是玉米粉混合在來米粉,但比例該怎麼抓,學問也很大。」

又如水餃餡料,王培仁提到「要用蔬食包水餃其實有點難度,因為蔬菜沒有黏性,餡料包起來會鬆散。我後來嘗試用植物絞肉包水餃,沒想到效果很好!」專為環境永續及蔬食者開發的植物肉,在王培仁巧手下賦予傳統美食新風味。她期待臺灣能用科技研發出跟真肉咬勁、味道一樣的植物肉,讓從葷食轉向投入蔬食懷抱者,也有機會能重溫「肉」的滋味。

王培仁已茹素二十年,儘管一般人會以為素食單調、變化有限,但對她而言,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嘗試用不同的食材烹飪,熟悉食材的特性,就能挖掘蔬食的美好,成為快樂的來源。

面對生活勇於嘗試不僅出創意食譜 Z世代工具也操作自如

王培仁用童心和熱情,開啟70歲後的人生,2019年她和女兒用一支手機就拍起影片,原本只是單純想留下媽媽的麵食手藝,卻沒想到爆紅成名。除了在料理上推陳出新,她也學會用Uber、Apple pay、行動銀行、發票載具這些Z世代工具。王培仁笑說,多嘗試、別怕犯錯,就會發現新視野和新世界。

人生每個階段都預先做好規劃,教書、開私廚、出食譜、拍影片;她的勇於嘗試,不僅讓自己的人生豐富精彩,並且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散播培仁家的美食溫度和熱情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