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值百年鐵道華麗轉身 鐵道自行車再創苗栗舊山線風光

calendar_month 09/21/2023
字級:

每到假日,總會有滿滿人潮湧入已有百年歷史的苗栗三義鐵道舊山線,一邊迎著風在鐵道上騎著自行車,一邊俯瞰龍騰斷橋美景,近年來已吸引海內外200萬人次造訪。其實苗栗舊山線早於1922年就已通車,成為當時臺灣北部山區的交通動脈。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公路運輸逐漸取代了鐵路的地位,苗栗舊山線也在1998年停駛,走進歷史;但是這段鐵路的美麗風光和悠久歷史並未被遺忘,許多人仍對著這條鐵道路線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政府近年來也開始努力推動苗栗舊山線鐵道觀光,而這復興百年舊鐵道的重要推手之一,竟然是完全沒有鐵道背景的自行車出租行老闆游志勇。

圖一、舊山線鐵道自行車沿途風光明媚。
圖一、舊山線鐵道自行車沿途風光明媚。

游志勇從小看著父親與兄長製造自行車,長大後也加入父兄,一起投入從事腳踏車零件加工、開發製造自行車;三十餘年來,一度遇到自行車製造產業外移、沒落的挑戰,但因為老父親的堅持,游志勇便留在臺灣,除了製造自行車的本業之外,更開發觀光景點自行車租賃的業務,也就因為其製造底子以及曾推動觀光景點的經驗,所以當游志勇在面對苗栗舊山線古蹟活化的挑戰時,推出極富創意的「鐵道自行車」提案,吸睛的點子引起政府注意與支持,但畢竟鐵道和自行車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構體,過去也不曾有結合二者的成功經驗,因此游志勇在執行研發「鐵道自行車」時可謂費盡心思。

一台鐵道自行車重達1,500公斤,游志勇不斷思索如何讓自行車成功融合於鐵道上運行,並且得克服舊山線的鐵道坡度,而且當初國內並沒有一套專屬鐵道自行車的法規,游志勇找不到單位驗證,這條百年鐵道復興之路,真的充滿挑戰;為了突破更多技術瓶頸及順利完成驗證,游志勇找上經濟部轄下的研發機構自行車中心合作,參與研發討論。

圖二、自行車中心研發團隊測試鐵道自行車運轉。
圖二、自行車中心研發團隊測試鐵道自行車運轉。

自行車中心總經理吳永盛回憶,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以參考,沒有規格、沒有外型藍圖,因此自行車中心研發團隊跟游志勇一起多次勘查舊山線路段,想方設法開發出最適合鐵道自行車所需要的零件和電動整合系統,最後進行整車測試,通過安全檢測驗證,才能順利讓鐵道自行車運行。

這過程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克服爬坡所需的電力問題,畢竟舊山線曾是臺鐵縱貫線高低落差最大的鐵道,當年通車初期,當火車經過此處,很容易發生電力不足的狀況,需要加掛額外動力,舊山線陡峭的程度由此可見。而最初鐵道自行車是使用氫酸電池來發電,但研發團隊很快就發現氫酸電池的蓄電量不夠,在鐵道爬坡的時候,只能前進大約兩三百公尺就停住了。

研發團隊也一度思索,採用軌道式供電系統,但若全線佈建供電系統,對在地生態則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幾經測試與驗證多種發電方式,最後研發團隊將鋰離子電池應用在鐵道自行車上,整車設置約6千顆1860電池,大概等同一台特斯拉的電池電量,且一天一台車的電費僅約台幣7元,不僅維護了在地生態,也降低營運成本。

百年前建築的鐵道,在火車停駛荒廢20餘年後,因為游志勇的執著,以及科技專案技術,化不可能為可能,苗栗舊山線得以全新的鐵道自行車風貌呈現於世人眼前,未來更有望將路線延伸至后里,讓民眾有機會欣賞更多百年軌道風景。

圖三、舊山線鐵道自行車載著旅客在山間奔馳。
圖三、舊山線鐵道自行車載著旅客在山間奔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