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父親創新DNA 穩發漁業董事長謝龍隱用科技捕魚

calendar_month 10/02/2023
字級:

湛藍大海,是臺灣另一個在國際發光的舞台。臺灣的遠洋漁業世界有名,遠洋漁業漁船數量則在全球排名第二,支撐這股捕撈能量的,就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遠洋漁業重鎮——高雄前鎮漁港。
來到美麗港都,高雄漁業公司「穩發漁業」董事長、同時也是高雄區漁會理事長謝龍隱,是高雄漁業中響噹噹的人物。他是標準的「漁二代」,父親是「魷魚大王」謝有志,34歲時,謝龍隱從父親手中繼承家業,繼續壯大穩發的漁業王國。

臨危不亂繼承家業,沉著化解海盜勒索危機

圖一、穩發漁業董事長謝龍隱。穩發漁業/提供
圖一、穩發漁業董事長謝龍隱。穩發漁業/提供

謝有志出生澎湖,以漁船補給、漁貨買賣維生,也經營近海作業漁船。他從魷魚製品加工開始,5年後成立穩發漁業,接連購入鮪釣船、魷釣船等遠洋船隻,當時高雄有48艘魷釣船,謝有志就占了25艘之多,因而搏得「魷魚大王」的美名。

謝龍隱10歲時,跟隨父親來到高雄,從小就幫忙父親曬魷魚乾,「只要一下雨,就要趕快去收。」他參與整個穩發崛起的過程,2000年,謝有志因病驟逝,謝龍隱一肩扛下重任。

攤開穩發的漁業版圖,橫跨魷釣漁船、秋刀魚船和捕撈鰹魚的圍網漁船等三大種類,最遠的漁場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從高雄啟航,得要花上37天才能抵達。

不只路途遙遠,途中還危機四伏。謝龍隱歷經最驚心動魄的一役,便是在2009年,「穩發161號」遭索馬利亞海盜擄船勒贖,轟動社會,「船上30位船員,不只是30條人命,更是30個家庭。」謝龍隱沉著應對,不斷與對方談判斡旋,從一開始350萬美元的天價贖金,到最後雙方達成120萬美元的共識,整整花了11個月,海盜才肯放人,「過程真的很煎熬!」

率先引進直升機抓魚,比海軍還先進!

掌舵穩發20多年,謝龍隱對臺灣遠洋漁業的困境也很有感觸,「這幾年遠洋漁業越來越難做了!」不僅全球漁業資源枯竭,漁獲量大減,還要面對島國入漁費(捕魚權利金)增加、臺灣捕撈配額減少,加上油價上漲,又遇到疫情攪局,出一趟船的成本翻了又翻,「但我們靠天吃飯,根本無法預計每次會抓多少魚回來。」

正因為每次出航都是極高成本,能否精準找到魚群位置,快狠準的完成捕撈,成了關鍵;船上的「魚探長」,就是扮演搜尋魚群的重要角色。謝龍隱解釋,像圍網船捕撈的鰹魚或鮪魚,以浮在海面上的微生物為食,在進食時魚隻也會上浮,魚探長搭配望遠鏡,可看到2、3公里遠的海面,同時也會透過海鳥雷達和聲納探測輔助。

經驗豐富的魚探長,雖有銳利鷹眼,但能搜索的範圍還是有限。30年前,謝有志大膽擁抱創新技術效仿美國,率先在臺灣遠洋漁業中引進直升機搜尋魚群,最遠可飛到1~200公里遠的地方,成了創舉,「有人說我們比海軍還先進,竟然用直升機抓魚,這麼高科技!」謝龍隱笑著說。

直升機飛的遠,最大缺點就是成本高,當時租賃直升機一年費用就要50萬美元,「那時穩發有四條圍網船,每條船都有一艘直升機。」如今費用更上漲至7~80萬美元,不只有租賃費,還要聘請駕駛員和維修機師。

圖二、穩發漁業遠洋漁船。穩發漁業/提供
圖二、穩發漁業遠洋漁船。穩發漁業/提供

訓練AI自動辨識,傳承魚探長智慧

像是繼承父親勇於創新的DNA,謝龍隱對新科技的接受度也很高,「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科技已經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去年,謝龍隱得知工研院和金屬中心正著手開發「遠洋漁業AIoT加值系統」,以獨家研發的無人機取代直升機,團隊克服商用無人機飛行時間短的痛點,最久可飛行1.5小時,進行60公里內的魚群探勘,還可抗七級強風,再透過飛機上的攝影機,將海上畫面回傳給船上的地面站系統,協助魚探長有更多資訊可以判斷魚場。

相比直升機,遠洋漁業AIoT加值系統可大幅節省65%的成本,一次還能派出四台無人機,讓魚探長有了更多眼睛。目前穩發已和工研院及金屬中心合作,展開無人機的初期驗證,未來還打算訓練AI自動判別魚群位置,傳承魚探長智慧,「我一聽就覺得很棒呀!假如有無人機跟AI系統幫忙,對業者是一大利多。」

放眼全球,使用無人機輔助遠洋漁船的只有西班牙,如果臺灣成功,「未來所有遠洋國家都要來跟臺灣取經,我們可以把這套系統輸出,是很大的商機。」很有商業頭腦的他,已看到未來遠景,「討海人很古意,需要科技幫助,我相信人定勝天,臺灣的漁業必能走出一條路!」

圖三、穩發漁業董事長謝龍隱在2023亞灣新創大南方展會,向媒體分享科技專案與遠洋漁業合作故事。穩發漁業/提供
圖三、穩發漁業董事長謝龍隱在2023亞灣新創大南方展會,向媒體分享科經濟部技專案與遠洋漁業合作故事。穩發漁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