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藥師到釀酒師 打造綠色科技酒莊

calendar_month 09/15/2023
字級:

彰化縣二林鎮素有「葡萄酒故鄉」的美譽,也是全臺種植釀酒葡萄及酒莊密度最高的地方,鎮上有超過20家酒莊,甚至有酒莊一條街之稱。其中成立於2003年的鵬群頂酒莊因栽植近百種葡萄品種,除供應釀酒,還提供鮮榨葡萄果汁,琳瑯滿目的種類,讓酒莊葡萄園有如一座「露天葡萄博物館」。酒莊主人譚華光放棄藥師工作,繼承家業接手葡萄園,導入科技農工技術,增進葡萄產值,省工節能又減碳,成為二林鎮減碳酒莊的先鋒。

藥師繼承家業 化危機為轉機走上釀酒之路

酒莊的主人譚華光,原本是一名藥師。然而,父親的事業過於繁忙,考慮放棄葡萄園的經營,所以他毅然地決定放棄藥師的職業,決心接管父親的葡萄園。儘管在1996年政府停止收購葡萄,也讓譚華光曾一度動念想將葡萄園剷平,但他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最終他還是無法割捨長年辛勤經營的葡萄園。

「要相信危機就是轉機」譚華光表示他把這些葡萄跟當成小孩子一樣照顧,因此他不甘只經營傳統的葡萄園,於是,他在1998年便遠赴加拿大學習高級葡萄酒釀造技術,以及各品種酒釀葡萄的栽培方法。甚至將在藥學系所學到的藥物與化學反應等相關知識,融入到釀酒的製程技術中,透過精細的發酵過程,創造出多款獨特的葡萄酒,樂於把葡萄園當實驗室的他,尋求更多美味的可能,因此他們家的白葡萄酒喝起來竟然有芭樂、哈密瓜、荔枝等水果的風味,獨特葡萄品種帶來在地特色、市場競爭力。

圖一、鵬群頂酒莊負責人譚華光導覽葡萄園。
圖一、鵬群頂酒莊負責人譚華光導覽葡萄園。

酒莊科技創新 葡萄枯枝減碳永續

走進鵬群頂酒莊,酒莊主人譚華光熱情地迎接,用一口流利地臺語說「你看到的葡萄都可以吃」。譚華光表示葡萄園的管理採取半有機管理方式,不施除草劑,底下種植地瓜葉作為營養劑,園區內還同時養殖雞群協助除雜草,產生良好的共生關係。然而,葡萄園每年會產生大量的葡萄枯枝廢藤,成了垃圾推積,加上傳統的焚燒處理方式已不符合減碳趨勢,這令他感到十分困擾。

譚華光近年也有感於創新永續經營的重要性,透過二林鎮公所找到工研院科技農工團隊,希望能找到處理葡萄藤循環永續的解方,歷時三年,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透過工研院研發的數位節能型生物炭量產科技,打造「生態資材數位預控生產設備」,讓酒莊能將廢棄的葡萄枯枝剪葉轉化為機能型生物炭及醋液,不僅減少碳排,還可再用回葡萄園裡面進行驅蟲抗病並調整土壤體質,以二林鎮的葡萄藤處理量來說,每年可減少約5.6萬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14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

科技助力農業挑戰 工研院智慧技術提升葡萄種植效益

有了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不但運用科技協助農民提高收成,及因應農業人口流失、氣候暖化等挑戰。工研院還研發了「智慧光源模組」,這是一項可調適性補光技術,燈具內的智慧電路,可配合葡萄各生長其間所需要光譜與光強度進行調整,360度零死角照明,能延長葡萄的光合作用時間,促進葡萄生長發育,調節產季,比傳統光源補光方式可節省50%以上的電力。這不僅節省了50%以上的電力,還大幅降低了農民購置燈具的成本。

不只如此,譚華光也表示農民種植葡萄為了減少病蟲害,都要用人力噴藥,相當耗時又費力,感謝工研院研發的油電混合「葡萄噴藥車」,可在100公尺以上距離進行遙控,讓載重500公斤的無人車進行藥劑噴灑,且噴桿能調整高度,輔以螢幕顯示可做到精準噴藥,1分地約30分鐘即能完成噴灑工作,提高農民產能與效率。譚華光說「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環境不確定性更甚以前,葡萄種植管理難度遽增。為了產業永續,他會運用科技守住葡萄酒莊,讓臺灣葡萄酒的品質獲得肯定,站上國際舞台。」

圖二、工研院研發的油電混合「葡萄噴藥車」。工研院/提供
圖二、工研院研發的油電混合「葡萄噴藥車」。工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