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活動介紹 - Think & Talk 講座

講座規劃概要:
透過議題面的「思辯」則以策展主題發展,以講座的形式透過思想家與科學家的對談,為參與者開啓新世界。
議題講座:AI 與人性的思辨
工研院資通所 陳澤世 v.s 哲學家 朱家安
我們認知中的 AI 常有許多爭議和想像,在電影中《A.I.人工智慧》、《機械公敵》、近期的《西方極樂園》等,我們常見看到人性與 AI 的拉扯,例如:透過大數據建構而成的 AI,是否可以在我們死去後,在這世界上延續生命?AI 幫助我們醫療判斷、幫助我們自動駕駛和移動、也幫助我們的購物、娛樂。

AI 與人性的思辨中,我們邀請資通所陳澤世經理與哲學家朱家安,來聊聊近年來在台灣人工智慧發展的現況及應用,在影像辨識可以非常快速及精準的技術下,人們的生活受到什麼好處;當 AI 發展到極致,人的生活和教育將會有什麼改變?我們可以信任它嗎?AI 是否會超界,跨入我們不想要它進入的範圍、觸碰到道德問題?和我們一起進入 AI 與人性的思辨,面對人類的 AI 焦慮。
時間/日期 8/15(六) 14:00 ~ 15:30 (GMT+8)
活動地點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臺北花博遠東流行館 2F 階梯實驗室
講者
陳澤世 工研院資通所
朱家安 哲學家
議題講座:物質的生命
塑膠中心 邱政文博士 v.s 生物藝術家 曹存慧
人類運用物質製造成我們想要、想用的物件。我們每天觸碰到的人造物,從大到小相信很難數得出來,是一生中會用到的物件更是無法細數。如何將物質歸回環境?物質的生命是否有機會與人類的生命週期同步,如果有可能那會是什麼材料、什麼機制?而人類群體如何產生這個共識?

本次講座以「物質的生命」為題,邀請塑膠中心的邱政文博士,以 Shape the future 概念談起,介紹塑膠和生態復育的關聯,也透過材料化學家的觀點來說塑膠未來若為稀缺材料,會發生什麼事;再進一步思考,生態圈裡面有生產者和消費者,但環境因為人類的活動造成汙染和破壞,會不會有可能透過另一群修復者為中介?生物藝術家曹存慧將從社群建構的角度講述修復者的概念和行動。「物質的生命」講座中,將帶給你面對環境永續的多層次想像與反思,從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塑膠聊起,漸走向烏托邦理想世界。
時間/日期 8/22(六) 14:00 ~ 15:30 (GMT+8)
活動地點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臺北花博遠東流行館 2F 階梯實驗室
講者
邱政文博士 塑膠中心
曹存慧 生物藝術家
科幻世界的機器人想像與現實
金屬中心 楊光勳博士 v.s 科幻設計研究 鄧建國
科幻世界的描述包含著各種時空背景:資源爭奪、體制的潰敗、新人類新能力的發展等,人類面臨的限制常在動畫、電影中呈現出來,有些機器人小而可愛如多拉 A 夢,有些很萌如星戰系列的機器人 R2-D2,也有外型充滿殺氣的魔鬼終結者的好戰樣貌,卻多是投射我們人體在物理極限上達不到卻又想達到的事。

我們設計機器人作為工具或朋友,希望幫助我們突破限制,在真實世界中是可以幫助人類疾行、爬高、飛行,負重。機器人與科幻世界講座中,著重於人類極限與破極限的機器人的討論,我們將邀請長年投入在科幻與設計研究的鄧建國,聊聊人與人形機器的想像與跨界,也透過金屬中心楊光勳的分享,讓我們更清楚現有的機器人的發展現況及未來,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的事。
時間/日期 8/29(六) 14:00 ~ 15:30 (GMT+8)
活動地點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臺北花博遠東流行館 2F
講者
楊光勳博士 金屬中心
鄧建國 科幻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