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科技寶藏
解密科技寶藏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科技成果案例
所有案例
案例文章
案例影音
前往歷屆展覽
2022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1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0 未來考古
2018 眾力方程式
歷屆展覽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科技成果案例
所有案例
案例文章
案例影音
前往歷屆展覽
2022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1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0 未來考古
2018 眾力方程式
歷屆展覽
better search
搜尋關鍵字:
熱門關鍵字:
解密
創新
解密科技寶藏
工業技術研究院
TIE
解密科技寶藏
/ Articles by: destiny_trials_report_thelastofus
NEWS
03 / 22 . 2023
科專事業化生態系推動計畫 TREE 2023加速器徵案啟動!
2023 TREE加速器徵案啟動!即日起接受申請,申請者輔導計畫簡報 (中文PPT版本),email至miaoling@itri.org.tw。申請截止時間為112年4月10日台灣時間下午五點整。詳細規範參閱https://pse.is/4t6f52。 ...
more
12 / 19 . 2022
努力爆汗才顯現花紋?運動服飾功能性塗層技術介紹 |30分鐘全身性啞鈴爆汗訓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chjTXnXhmY 運動大爆汗,衣服又濕又黏 😱肌膚要怎麼呼吸呢 ❓跟著紡織所 黃博雄 主任、 MayFit 來看看 😍臺灣紡織秘密武器「DigitalM變形功能樹脂」 👍讓衣服「遇水則發」自動浮現漂亮的立體花紋 💦幫肌膚創造呼吸的空間運動表現當然更上層樓 💪不只夏日運動清爽舒適 😍冬天運動也能禦寒保暖 🌬一年四季運動都可以穿 👏不但國內外運動大廠肯定,也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呢 🏆 ...
more
12 / 08 . 2022
駐站名家第七篇 - 元大投顧董事長胡睿涵
掌握產業新趨勢 胡睿涵如何從媒體人成為家喻戶曉的專業金融人 有人說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把自己的知識放入別人的腦袋」。浸淫科技、財經領域多年的元大投顧董事長胡睿涵,就有本事把複雜難解的總體經濟、巷內人才知的產業趨勢,以最生動淺白的方式帶大家一窺究竟。胡睿涵碩士之前念的都是大眾傳播,卻在電視台一頭栽入了財經領域,從記者、主播到製作人,只要不小心停留在胡睿涵的節目頻道,就會快速被她的熱情與逗趣感染,硬梆梆的金融知識瞬間變得有趣了起來,捨不得轉台。她對臺灣未來科技發展,也有一套邏輯與洞察。 投身財經領域近30載 熱情不減反增 「有人問我,在財經媒體25年、又跨足金融,為什麼可以一直保持熱情?其實很簡單,財經工作已經成為我的興趣,一天不看或不研究,就覺得生活中缺了一塊。」胡睿涵說,在快節奏的金融市場,偶爾也須要喘息,她就會約老公喝咖啡放鬆一下,「結果一邊喝咖啡,一邊還是在平板上滑財經訊息,哈哈!」她以一貫爽朗的笑聲回應。 除了熱情,媒體人出身的胡睿涵,能夠在財經領域闖出一片天,她的謙卑和認真也讓人印象深刻。以往在夜間帶狀節目,經常看到她不斷追問各方財經專家,以柯南破案的精神,努力替觀眾找答案,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臺灣轉型契機:電動車製造代工、發展離岸風電、臺版晶片法 因長期積極投入,胡睿涵培養出高度的產業敏感度,一談到國際趨勢及臺灣的轉型,可以立刻提綱挈領地說出她的洞察。臺灣未來的產業轉型是政府和民間高度關切的議題,她認為有三大面向的契機。 一是比照台積電的成功模式,電動車製造代工,將有無限潛力,因為進入萬物聯網的智慧時代,各式各樣的無人車、智慧車、自駕車,是由新創企業來設計發想,它們往往沒有自己的製造能量,可以與臺灣完整的電動車產業供應鏈合作。二是發展離岸風電,雖然臺灣的建置進度暫時受到疫情衝擊,但臺灣海峽具備全球條件最好的風場,坐擁豐富的區域財,若能打造成功經驗及產業鏈,不但可滿足淨零目標,還可技術輸出東南亞。三是俗稱「臺版晶片法」的企業研發投資抵減方案,胡睿涵認為,在各國大搶半導體資源、積極建立國家自主產能的同時,臺版晶片法應擴大適用關鍵廠商,以利維持半導體優勢的同時,也搶進下游終端應用的前瞻佈局,例如電動車、5G等都須仰賴晶片產業。 尋找小而美的「藍湖」市場 創造獨特利基 臺灣是全球的科技製造重鎮,產業界常常提到所謂的找尋「科技藍海」,也就是高附加價值的全新市場。但胡睿涵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臺灣企業早年已經成功搶進過科技藍海,所謂藍海就是市場很大,每次率先卡位後,很容易被後進者削價競爭成為紅海。現在臺灣應該投資的是『藍湖』市場。」她解釋,藍湖指的是規模小、高利基型領域,例如AI智慧醫療、淨零減碳科技,或者高毛利、難以取代的關鍵零組件。在她看來,電子紙就創造了藍湖市場,其產品廣泛被美國大賣場業者使用,且掌握全球主要相關專利。臺灣也有以供應鏈形式存在的藍湖國家隊,例如全球最大的自行車供應鏈就在臺灣,其地緣緊密度與合作默契,放眼各國無人能比。 培養產業敏銳度的三步驟心法 從產業轉型到科技藍湖,對財經領域有興趣的一般人,該如何培養像胡睿涵這樣的敏感度呢?「我建議大家常接觸、多閱讀、多看相關報告;」胡睿涵說,還有一個三步驟的訣竅:一是冷靜思考未來趨勢(例如AI物聯網)、二是掌握最上游的龍頭產業鏈(各類型半導體晶片、設備廠、被動元件、感測元件等的營運狀況)、三是觀察下游需求是否跟上(例如智慧家電如冰箱、冷氣甚至窗簾等的智慧化)。長時間持續觀察這三大面向,就能培養對產業的深入認知。 胡睿涵目前也轉型經營網路財經節目《理財最錢線》,她會秉持熱情,向民眾解析全球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動向,持續揮灑媒體人的熱情,讓處在科技之島的臺灣人,都能掌握科技趨勢。 ...
more
12 / 06 . 2022
新世紀福音戰士✨ 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 精準度達99%
前往收聽 PODCAST 脊椎開刀、骨科手術,一聽就心驚驚嗎😱?被喻為老化人口的福音戰士 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 🛡️ 讓手術精準度從65%直達99%📈! 骨科問題,你我都可能遇見絕不能錯過這場線上 Podcast 🎧金屬中心黃炳峰組長➕Janet Lin 那些學校沒教的事一起了解最夯的智慧手術輔助系統吧~ ...
more
12 / 06 . 2022
台灣研發的微型Micro LED模組超強大!搶下世界車載顯示、元宇宙眼鏡新興訂單!
前往收聽 PODCAST 方方正正的電視機📺、液晶平面顯示器💻到智慧眼鏡內,比髮絲還細的Micro LED😎翱翔元宇宙,你不可不知的亮點技術✨工研院副總 吳志毅 ➕頭殼秀|Men's Game Talk Show告訴你小而美的顯示器有什麼技術突破?一起戴上耳機收聽🎧領略LED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吧~💡 ...
more
12 / 06 . 2022
金屬製程的改良?不銹鋼表面硬化!研究十年磨一劍。
前往收聽 PODCAST 不銹鋼的「堅硬」秘密🙌🏻耐蝕+硬度UP 建物更安全! 不銹鋼也有鋼鐵「柔情」🥺?雖具耐蝕性但材料柔軟不耐磨耗成為建物表面扣件容易有斷裂等風險.. 如何讓不銹鋼硬、起、來~💪今天,一起聽聽金屬中心 鍾育霖博士 X 程人頻道怎麼說🎧 ...
more
12 / 03 . 2022
駐站名家第六篇 - 劉宗瑀(小劉醫師)
小劉醫師的奇幻旅程 - 從外科手術醫師、斜槓寫劇本、到為弱勢發聲 很多人認識小劉醫師(劉宗瑀),是因為公視職人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這是她親身經歷的淚與笑,轉化為文字,呈現外科醫師看似光鮮亮麗下的現實層面。小劉醫師也因此成為具有公眾聲量的意見領袖。現在,她更運用這樣的影響力,為社會公益發聲。 暴走女外科 天生不怕血 動刀快速精準 「我在國高中時期,就對生物、第三類組很有興趣,很自然地就進了醫學系;」小劉醫師說,當時還不太清楚職涯方向,但很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外科,她天生不怕看到血、動手開刀也比同輩更快,連自己的老公和弟弟,都是由她負責開盲腸的刀。帶著高度的興趣與熱情投入外科領域,開始實習後,才是全面的震撼教育。「在外科,兩天沒辦法睡覺是很正常的事,工作過勞、長期處於高壓之下,看到學長姐累壞的樣子,自己也親身體驗,才知道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很大。」 大城市外科壓力大 轉換跑道前進偏鄉 女性更是外科的稀有動物,小劉醫師實習時,是唯一的女醫師,擔任住院醫師及總醫師之後,又面臨人力嚴重不足,曾經出現一位醫生負責35床的緊繃狀況。她在懷孕期間,還要抱病值大夜班,這樣的搏命工作,讓她決定暫離跑道,前進偏鄉。 城鄉差距的衝擊,又是另一場震撼教育。「你相信嗎?長了骨肉瘤的阿伯,我跟他說不治療就要截肢,他寧可選擇截肢。」主要原因就是檢查及治療程序的不便利;必須進行病理攝影、骨科門診,最後再安排開刀;這幾道手續,在臺北的醫學中心,短短幾天就能完成,但屏東的阿伯,必須奔波到高雄,每一道程序等上兩三週,才能進行後續。 救命不救醜 從改善醫病關係下手 「已經設法幫他盡量安排最方便的轉診,但對偏鄉的長輩來說,交通、時間、無人陪伴的門檻實在太高。」另外一個例子是,十幾歲的青少年發生車禍,家長決定放棄搶救,「因為救了家裡也沒人照顧」,小劉醫師說,其實所謂的偏鄉,一點也不遠,光是臺北和新北的醫療資源,差距就很大。 這些偏鄉經歷,讓她學會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嘗試去推動醫療資源及長照服務的普及。她參與醫生勞動權改革、呼籲醫療分級的重要。「唯有醫生的工作負擔改善、體制更健全,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否則臺灣投入這麼多資源培養醫生,大家都去救醜(指醫學系學生投入醫美)不救命了,病人怎麼獲得最好的照顧?」 善用科技彌補城鄉醫療落差 首推遠距精準醫療 善用科技是彌補城鄉醫療差距的手段之一。「我曾經在澎湖的將軍嶼駐點,光是到那個島就要換三班船,包括搭小舢舨。」小劉醫師說,在交通如此不便的地方,醫護人員極度缺乏,必須仰賴線上醫療和遠距看診,例如漁民跌落海溝,護理人員可視訊描述傷口狀況,由遠端的醫生進行診療。當時還沒有line通訊,還好衛福部已架好類似衛星通訊的基礎設施,才得以對外通聯。 「以資通訊技術來輔助醫療,都還有再改進的空間。」小劉醫師說,當時遠距看診,病人要站在固定的鏡頭前,很不方便,急需使用科技讓偏鄉民眾能用最為便利的方式得到精準的治療。 線上整合跨域醫療資源 臺灣有強大技術研發能量 臺灣在5G、AIoT研發能量強大,也能與醫療結合。前面提到的骨肉瘤病例,小劉醫師認為可比照COVID-19疫情大爆發期間所開發出的口罩地圖,整合門診、醫檢、治療、手術等資源,讓屏東阿伯一個上午就完成現在要花兩三週甚至好幾個月才能完成的醫療程序。「以前會覺得線上整合這些資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以往醫院間的資料並不相通,但現已改觀。而口罩地圖推出後,讓我更有信心。」 小劉醫師舉例,屏東阿伯的偏鄉醫生提出醫療請求後,由大城市的醫學中心進行統合,不同科別跨域合作,病人一抵達,就能在一個上午看完三個科別,提高治療意願及便利性。 面對制度上的許多挑戰,小劉醫生也曾想放棄,「我最痛苦的時候,就是靠著網路寫作來抒發,沒想到後來會成為劇本。」外科的過勞、城鄉差距,都尚未全面解決,但小劉醫生並沒有因為大環境的限制而放棄,甚至找到了最適的施力平衡點。 為弱勢發聲就從教育下手 帶動正向循環 小劉醫師目前擔任高雄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看診之餘,持續推動教育及制度改革工作,例如與多個社福團體合作,推出繪本並聲援多元家庭。「我曾短暫待過兒科,看到許多兒虐、家暴、家內性侵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從教育上著手,先教育家長才能教育孩子,讓大家以健康、正面的態度去談論並認識性,不讓它當成黑暗、暴力的宣洩手段。」 戲稱自己是外科性格、坦率直言又充滿熱情,不斷向前衝的小劉醫師,透過職場的心路歷程分享,開啟了臺灣社會對醫界更多的認識與技術創新研發,她很期待有一天,臺灣的女外科不再暴走,而能擁有充份的資源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務。 ...
more
11 / 25 . 2022
AI 啟動「新視界」 AI 診斷眼睛病變 & 眼藥平台來了!
前往收聽 PODCAST AI診斷眼睛病變 & 眼藥平台來了!判別「眼部疾病」還在靠人工?沒發生過不知道,一但發生就來不及了!提前預防+精準治療,才是避免失明的最佳解方。一起收聽 頭殼秀|Men’s Game Talk Show 與工研院資通所 林昱仁組長(眼部病變AI輔助診斷技術)跟 工研院生醫所 鄭淑珍副組長(眼藥開發技術平台)三方面對面訪談。 ...
more
11 / 25 . 2022
黃昏的故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spm_MSmeY 1986年,臺灣第一台自主研發的汽車「飛羚101」上市, 啟動了國內汽車產業發展, 點燃許多國人心中的MIT汽車夢。 2022年,經濟部技術處帶領臺灣汽車產業發展智慧電動化, 吸引臺美合作自駕投資案,金額超過1.6億元, 讓臺灣智駕技術,躍上國際綻放光芒。 ...
more
10 / 04 . 2022
整車線傳控制器
前往收聽 PODCAST 最近經濟部mTARC也成功將臺灣電動巴士成功帶往泰國,其中象徵電動車大腦的 「整車線傳控制器」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點擊按鈕馬上收聽 科技酷宅 與工研院機械所王詠辰副組長 Podcast,一起聊聊臺灣電動車的厲害。 ...
more
11 / 24 . 2022
2022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2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經濟部技術處於創新領航館中,特別設立「解密科技寶藏」專區,本次聚焦淨零永續和生醫材料,展示80項頂尖科技專案技術,集結工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紡織所、自行車中心、塑膠中心、國衛院、紡拓會等14個研發法人及新創事業,以創新技術為核心,助產業升級轉型添薪火,藉跨域跨界凝聚產業量能,為產業開拓新興產業鏈、創造新商機。 ...
more
11 / 24 . 2022
2021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1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經濟部技術處TIE創新領航館「解密科技寶藏」專館,精選81項傑出科技專案,這些科技專案來自我們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想像,在智慧科技、永續環境、製造精進、服務創新等預見未來;從AI感知科技伴隨銀髮族、自駕車開啟旅運新生態、智慧醫療打造全人照護,透過線上3D與虛擬影音的穿透力,看見科技打造未來美好生活,讓我們一起踏上科技尋寶之旅! ...
more
11 / 24 . 2022
2020 未來考古
現在的科技,是未來的遺跡過去的文明,是未來的文化時間與科技的交匯處,開啟時空之洞徵集科技探險隊的勇者,推開邁向未來的大門,體驗一場創新科技旅程 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影響全球政經局勢,也牽動產業脈動。 無接觸經濟加速5G、人工智慧、無人經濟進展;全球供應鏈分散的風險管理思維,推升智慧工廠需求。生技醫療廣受重視,驅動精準醫療,強化生命品質。邁向未來的金鑰,就在經濟部技術處「解密科技寶藏-未來考古」科技互動展,邀您一起探索89項未來的科專技術。 ...
more
11 / 24 . 2022
2018 眾力方程式
全球產業快速變遷,為挹注在地產業所需的創新技術研發需求,經濟部技術處今年將年度最盛大的創新科技互動展「解密科技寶藏」移師台中,本展為產業體驗創新科專成果之最佳平台,一次看足工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中科院等17個研發實力堅強的科技專案團隊成果。從2014年舉辦迄今,已累積近27萬人次參觀人潮,促成逾500件技術洽商。期能藉此鏈結在地產業,共創合作新機會。 三大活動特色 科技趨勢方程式=專家趨勢論壇+企業日參訪交流 遊戲體驗方乘式= IoT虛擬遊戲體驗機制+大型科技互動展示 未來生活方城市=四大主題情境展示+76項科技專案暨業界研發成果 ...
more
11 / 24 . 2022
2016 明日實驗室
解密科技寶藏 – 2016 明日實驗室14項技術之大型互動展示體驗,創新應用展示48項技術之動靜原型展示,科專法人重點成果15項設計雛型展示,科技美學成果。 即將登場,敬請期待! ...
more
11 / 24 . 2022
2015 動態平衡
想像一個地方,不同領域的人,跨越專業的鴻溝,交換科技的新觀點。想像一個情境,新媒體刺激感受與覺知,讓我們捕捉靈感、看見機會!想像一種體驗,打破慣性、超越現實,激發原以為不可能的未來視野。想像一個情境,新媒體刺激感受與覺知,讓我們捕捉靈感、看見機會!經濟部技術處透過創新科技專案,與19家產業科技研發機構合作,正在營造這個地方、製作這種體驗、創造這個情境。2015年展出 79 項科技及新應用可能,邀請您一同狂想未來。 ...
more
11 / 24 . 2022
2014 虛實跨界
歡迎進入虛實跨界的新世紀。 數位化世界與物質世界之間,已然是無界限自由穿透、相互影響;不論已開發或未開發國家,網路世界的影響力也已全面啟動,衝擊政治、經濟與生活的樣貌。這一切改變,背後推動的力量,正是產業科技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原本就是一個虛實跨界的產物:從看不見的知識到看得見的科技,從看不見的想像,到看得到的生活面貌,從原理、想像、科技突破,到務實應用,集認知與實驗的成果果,來成就一個現實。 計算機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推動虛、實世界日益模糊。結合虛擬與現實、即時互動、3D人體與地理定位,透過各種裝置、系統和軟體,不斷推升虛實跨界的領域和深度。如:醫生可利用擴增實境技術,進行手術的精確定位;在遊戲和娛樂中,達到沉浸式的虛擬現實中。直接以攝影機做到「自然萬物辨識」及「肢體動作擷取」、大量編碼式與快速內容編製式,大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最近幾年智慧型手機的快速發展,同時具備電腦計算能力、錄影、影像顯示、G PS、上網、觸控、傾斜度偵測等等日益強大的功能,以及不斷推陳出新的應用軟體,不斷創造嶄新的體驗與商機出來!這是一個看得見的大革命,衝擊人類社會的各個面向。手機、平板、眼鏡、鞋子、帽子、汽車、手錶,只要結合感應器,任何實體的物件都可以變身為行動社交工具,連結另一個虛擬世界,隨時可以將每一個人的位置、訊息、選擇、心跳、脈搏、甚至腦波傳遞出去,結合社群平台、Google Earth、海量資訊,處理人們有關創業、理財、交友、醫療、保健、遊戲、旅遊、….。 虛實多元跨界,正全速前進,你準備好了嗎? ...
more
10 / 09 . 2021
高產量 CHO-C 細胞表現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AI 立體式智慧倉儲服務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安盟優視 S100 影像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新世代奈米溶液監測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行動智慧視窗
...
more
10 / 09 . 2021
ROBOTSMITH CPS 研磨拋光機器人 3.0
...
more
10 / 09 . 2021
抗細菌抗體與抗生素藥物複合體
...
more
10 / 09 . 2021
複合式衛星訊號地面接收平台
...
more
10 / 09 . 2021
慢性B型肝炎新合併療法:植物新藥 BEL-X
...
more
10 / 09 . 2021
AIdea 人工智慧解題平台
...
more
10 / 09 . 2021
高性價比的氫燃料電池
...
more
10 / 09 . 2021
On-Line 高精度雷射測厚儀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線上半導體 2nm 製程關鍵尺寸X光量測設備
...
more
10 / 09 . 2021
全球首創 超薄 微型 QD LED
...
more
10 / 09 . 2021
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
...
more
10 / 09 . 2021
生物相似性藥品開發 & CDMO
...
more
10 / 09 . 2021
濱海場域耐候防蝕太電邊框新材料與應用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骨科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平臺
...
more
10 / 09 . 2021
AI 乳篩助理
...
more
10 / 09 . 2021
體感健身互動娛樂應用服務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窄頻物聯網 NB-IoT 全功能自主平台
...
more
10 / 09 . 2021
自行車產業主動式 AI 品質監控與預測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自駕船循跡自航及智慧避碰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開發智慧型傷口/瘀血醫療照護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 DBPR115
...
more
10 / 09 . 2021
超細長纖維不織布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植物肉製造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連續式微型元件熱處理系統設備
...
more
10 / 09 . 2021
精準機能噴塗面料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即時贋復解決方案
...
more
10 / 09 . 2021
智慧化 3D 視覺製鞋自動打粗塗膠
...
more
10 / 09 . 2021
無停轉風機無人機巡檢系統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仿生智能 AGV 艦隊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可控水反應鎂合金
...
more
10 / 09 . 2021
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關鍵技術開發
...
more
10 / 09 . 2021
WinBus 自動駕駛小型巴士平台車
...
more
10 / 09 . 2021
電動輔助登山自行車
...
more
10 / 09 . 2021
多角度外掛式多頻譜影像色彩擷取擷取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B4C 陶瓷抗彈鎧甲
...
more
10 / 09 . 2021
高產量 CHO-C 細胞表現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觸控式熱像測溫儀
...
more
10 / 09 . 2021
金屬成型設備與模具回饋優化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整合式電動車動力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自主駕駛系統與自駕情境模擬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雷射誘發 3D 電路製作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高精準手術導航輔助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整合主被動元件之面板級封裝 RDL 中介層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高精密陣列之全彩 micro-LED 顯示元件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FMCW 光達晶片與訊號驅控分析模組
...
more
10 / 09 . 2021
LED 感測陣列用於眼追蹤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超低繞射透明顯示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智能視覺辨識邊緣運算軟體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聯網自駕巴士與管理平台解決方案
...
more
10 / 09 . 2021
異質整合技術 - micro-LED in cell 感測整合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智慧手機虛擬化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5G MR 無人機競技
...
more
10 / 09 . 2021
C-V2X 車聯網技術解決方案
...
more
10 / 09 . 2021
FashionAI 服飾特徵辨識與全方位推薦
...
more
10 / 09 . 2021
WiFi Radar 生理感測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AI 感知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複合式空品感測器
...
more
10 / 09 . 2021
複合式熱像安全防護解決方案
...
more
10 / 09 . 2021
數位雙生沈浸式互動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電子看板分眾注意力分析平台
...
more
10 / 09 . 2021
高智能化五軸加工控制器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AI 立體式智慧倉儲服務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嬰幼兒智慧照護
...
more
10 / 09 . 2021
慢性傷口智慧照護
...
more
10 / 09 . 2021
二氧化碳合成低碳排甲醇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二氧化碳合成高值樹脂(環碳酸酯)與應用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長航時燃料電池無人機
...
more
10 / 09 . 2021
電動車用高能量/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
...
more
10 / 09 . 2021
嚴苛腐蝕環境用太陽能支撐架
...
more
10 / 09 . 2021
易拆解太陽能模組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高溫耐腐蝕之化合物半導體製程用載盤
...
more
10 / 09 . 2021
新世代顯示器用耐衝擊 Window film
...
more
10 / 09 . 2021
仿生多突狀磁珠製備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iPMx 核酸分子快速檢驗系統
...
more
10 / 09 . 2021
新穎標靶青光眼藥物
...
more
10 / 09 . 2021
眼部病變AI輔助診斷技術
...
more
10 / 09 . 2021
智慧高爾夫動態分析與穩定系統
...
more
Category
電影分類
科技成果案例故事
(92)
影片
(36)
文章
(56)
前往歷屆展覽
(7)
法人
(409)
工業技術研究院
(188)
資訊工業策進會
(29)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28)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14)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26)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14)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14)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10)
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10)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13)
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
(1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18)
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7)
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
(8)
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18)
國家衛生研究院
(2)
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7)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1)
農業科技研究院
(1)
2021 TIE 解秘科技寶藏 精選
(81)
生活應用
(2)
電資通光
(1)
資訊與通訊
(23)
生技與醫藥
(18)
電子與光電
(12)
材料化工與奈米
(8)
綠能與環境
(4)
機械與系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