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科技故事」解鎖眼球新藥 誓當產業界研發火車頭

calendar_month 10/25/2023
字級:

小編今天有個令人振奮的故事要與大家分享🙌!

呂瑞梅 副所長及他的團隊正引領著眼科醫學的未來🎉

他們不僅攻克了眼科難題,還研發出全球首創的眼藥水呢~
你想了解這項革命性技術如何助力眼科醫療嗎😲?
和解密小編一同探索眼科新未來吧💖!
解鎖眼球新藥 誓當產業界研發火車頭
//根據健保署統計,臺灣每年平均因為眼睛問題而就診或住院者超過700萬人次😯,其中青光眼與濕式黃斑部病變更是眼科治療上的難解之症🤯。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攜手研發團隊,透過小分子研發技術,從眼前房的青光眼新藥研發,一路披荊斬棘走入眼後房濕式黃斑部病變的眼藥水開發,為全球眼科新藥與難解的眼疾帶來璀璨曙光🌄!

跳脫大市場思考 著力眼球治療新藥

無論是青光眼雙標靶藥水,亦或是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這兩種全球首創的眼科新藥都在工研院裡,以六年的時間從無到有的被製造出來⏳,如今青光眼雙標靶藥水已經完成人體試驗第一期,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也已經進入到第二期人體試驗,廣泛的臨床應用,僅在臨門一腳👣。
呂瑞梅表示,小分子在新藥上的應用已經有很長的歷史📜,然而多數生技大廠大都將之應用在癌症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上🦠,對於眼球疾病卻少有發展。綜觀國際,反向思考,呂瑞梅所率領的團隊心想:「如果我們可以把小分子藥物原理運用在其他器官,就能開展出一個新的面向🔍」
憑藉著工研院生醫領域多年來所累積的豐厚經驗🔬,以及優秀且完整的化合物庫,要找到全新的方向並不難😉,很快的他們就從少有人投入、但同樣擁有激酶的眼球疾病著手。
團隊一分為二,一隊專攻眼前房眼疾青光眼,另一組團隊則投入眼後房的濕式黃斑部病變。
開發藥物沒有捷徑🙅‍♀️,只能小心翼翼的亦步亦趨,不僅必須取得與眼睛相關的細胞組織🧫,此外生醫所團隊也與國內知名青光眼治療的眼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呂大文醫師進行請益,在醫師與團隊的共同討論之下🤝🏻,他們對實驗動物以及疾病模式的選擇等,都有了確切的方向💪,呂瑞梅笑言,這一步確實走得精準,「因為這些對我們遴選藥物來講非常關鍵的要素🔑。」

全球創舉 愛迪生獎肯定

經過整整六年的時間📆,全球首創的青光眼雙標靶藥水啟動人體試驗第一期✅,期待能為許多對於一、二線藥物產生抗藥性的患者,尋求另一線光明🌠;而另一組團隊也突破了過往醫界對於眼後房疾病的困窘,成功研發出眼藥水式的濕式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
「人體有很多的『膜』,主要是發揮保護的功能,但同時阻擋了治療,例如眼睛的那層膜。」呂瑞梅進一步表示,眼前房到眼後房看似距離短,然而之間的組織密度卻猶如銅牆鐵壁😣,普通的眼藥水根本到不了眼後房的病變位置,因此許多眼後房疾病都得仰賴施針與手術治療💉。
通過層層考驗💥,團隊終於打造出濕式黃斑部病變治療眼藥水——「超分子複合技術應用於眼藥滴劑」,透過精準傳輸技術,讓眼藥水直達眼底病灶進行治療👁️,對於醫界或生技界而言,絕對稱得上破壞式創新,也因此獲得了2023愛迪生銀牌獎的肯定🥈。

青年動能 期許為臺灣打造眼科醫療供應鏈

如今兩種藥物都已經進入到人體試驗階段👩‍🔬,而工研院在生醫領域的研發腳步未停歇,兩支團隊將兩個創新眼科新藥技術合而為一,衍伸出「創新眼科CRDMO產業化服務平台🌐」。
「青光眼是眼前房,眼後房是黃斑部,我們既然擁有完整的眼部研究,那麼就可以進行客製化的開發。」呂瑞梅肯定的表示👍,工研院擁有高規格的實驗室,同時也建置有相關製造工廠🏭,加上對技術與研究的全然通透,透過平台,可以協助醫界、生技界進行各類眼科疾病藥水的研究與分析📊,並進一步提供加值服務。
一步步走至今日,成果已結實纍纍🌱,而讓呂瑞梅最欣慰的,除了是替醫界與患者尋找新式治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她更感佩團隊的積極, 學習力高、速度快、動能強,讓兩種新式眼科藥物在短短六年間一路過關斬將🥳。曾在生技公司任職過的呂瑞梅有感而發的表示,生技醫藥的競爭全然著重在創新性🌟,市場價值才會高,然而背後所需要的是一支強而有力的研發團隊,才能產生新的技術與良好的候選藥物🧪。
在這群年輕人身上,她看見了未來👀,也能大膽期許,工研院將持續扮演成為國內研發製造供應鏈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