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名家 – 李曜舟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所長李曜舟 解決疼痛,拿回身體主導權!
不管是肩頸痠痛、久坐不舒服,或是走路時關節卡卡,疼痛幾乎是與身體共存一輩子的課題,不僅影響生活和工作,有些人甚至因為疼痛,不得已放棄喜歡的事物和追求夢想的勇氣。常在網路上分享身體治療知識的「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所長李曜舟認為,面對疼痛,其實不用害怕它,而是需要了解它、治癒它,最後拿回身體主導權。
面對的不只是症狀 而是完整的人
李曜舟高中時,家人因疼痛問題到復健科看診,現場「人山人海」的畫面,讓他發現疼痛是大家共通的問題,如果能攻讀這個專業,將來可以幫助更多人。大學從物理治療系畢業後,李曜舟立刻投入醫療第一線,在臨床累積實作與行政經驗後,想更深入社群建立與患者的連結,故創立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將較常遇到的患者問題,以科普方式講述發生原因與解方。回想過去10年的執業經歷,他感性地說「能實際解決病人的問題,讓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他還記得,有次醫院門診結束之際,有位阿姨急忙跑來,央求他處理身體膏肓部位的疼痛。李曜舟治療完阿姨後後還加上簡單衛教,告訴阿姨回家可以如何舒緩。10分鐘療程結束後,正當李曜舟準備離開診間時,沒想到阿姨又再回來,還帶了一大袋麵包和咖啡要感謝李曜舟的幫忙,「當時真的嚇到!我只是舉手之勞,沒想到對她這麼重要。」
原來阿姨的疼痛困擾已久,每次只要煮飯就會發作,後來甚至痛到無法下廚,家人只能外食,疼痛不僅影響她,也影響了家庭生活,她第一次遇到治療師清楚說明疼痛原因,還教了簡易的復健手法,「這時我才意識到,剛剛面對的,不是疼痛或症狀,而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
疼痛藏在生活裡 找出根本原因才是解決之道
自此後,李曜舟開始用不同觀點看待病人,「過去物理治療師的訓練,大多只看症狀,而忽略了疼痛其實會影響日常生活;在治療時,如果沒有把病人的生活考量在內,常會『繞圈』,也就是當下處理好了,但病人回去沒多久可能又痛了,如此循環不斷」。
也因此當李曜舟在治療時,都會仔細詢問患者的日常舉動、生活習慣等,找出疼痛發生的根本原因,「你會發現很多疼痛都藏在生活裡!」像是有位病患長期肩頸痠痛,後來才發現,他常坐著滑手機滑到睡著,一週至少三、四次是脖子懸空睡半小時,這才是造成肩頸痠痛的真正兇手。
不同族群好發症狀 四個步驟舒緩疼痛
見過形形色色的病人,儘管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但的確會有不同族群的好發症狀。像是年輕學生大多為運動傷害,像是腳踝扭傷、肩膀拉傷、膝蓋疼痛等;30至40歲的上班族,則是常因久坐壓力大導致頸椎曲線改變,呼吸短淺,容易有肩頸痠痛、頭痛的狀況發生;50至60歲的待退族群,則常見身體緊繃、也開始發生神經壓迫等症狀,像是手痛手麻或是腰臀部疼痛、下肢麻的症狀出現;熟齡族最常見的則是膝蓋疼痛或肌肉量不足。
疼痛的範圍廣泛,李曜舟在治療時主要有四個步驟:第一是「定義疼痛或症狀重現」,找出病患平常做什麼動作會痛?痛的位置在哪裡?痛的感覺是什麼?第二是「測試和評估」,透過動作測試或阻力測試,確認疼痛來源是屬於肌肉、骨頭,或是神經、筋膜的問題。第三就是「治療」,依照病人症狀進行關節鬆動、脊椎排列或放鬆肌肉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第四是「動作控制訓練」,教導病人在回家後,如何強化肌肉,或是透過簡單的處理、按壓,緩解疼痛。
強調科學治療 站在文獻基礎上扭轉身體命運
強調「科學治療」的李曜舟,認為要「用科學扭轉身體的命運」,他站在文獻基礎和個案研究的成果上,找出有效又不會讓病患受傷的治療方式,更編撰《疼痛修復科學》一書,「科學最大的好處是,讓你避免走歪路!」
對於新科技應用在物理治療上,他也樂觀看待可以造福更多人。比如舒緩疼痛常見的輔助工具低周波,適用於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疼痛,像是肩頸痠痛、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膝蓋痛等。例如經濟部科技專案就有研發將低周波結合衣服的智能穿戴系統,透過手機APP分析人體舒適狀態後,直接透過衣物給予低周波微電刺激,免除傳統電片接線問題,是可以穿著走的舒緩幫手。
對李曜舟來說,緩解疼痛不只是治療症狀,更是拿回身體主導權,「不要因為害怕疼痛而放棄你所熱愛或想挑戰的事!」他歷經無數患者治療後的圓夢時刻,有人治好膝蓋痛以後,成功挑戰馬拉松;有人治好腰痛以後,繼續朝瑜珈老師的路邁進。每位患者都有工作、有生活、有夢想,解決疼痛只是表徵,背後蘊藏的是讓人生更圓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