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老的油井在苗栗 造就粉末冶金鄉間傳奇

calendar_month 06/15/2023
字級:

不論是汽車、3C電子、五金零件…等等,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都含有用粉末冶金技術製成的零件。而這項技術在臺灣絕大部分來自於苗栗,因當地早期盛產天然氣,擁有全亞洲最古老、全球第二老的油井「出磺坑」,造就了得天獨厚的資源,為需要大量燃料的粉末冶金產業奠定很好的基礎。

1968年,臺灣積極尋求技術和產業轉型,時任經濟部長李國鼎邀請日本粉末冶金企業來臺設廠,在這樣豐沛的天然資源與地利下,苗栗形成了全臺最大的粉末冶金聚落。而今天故事的主角—旭宏金屬,就是其中一家大廠,透過科技專案的支持,終於成功打進電動車供應鏈。

圖一、旭宏金屬總經理連介民。

旭宏金屬總經理連介民自幼於苗栗農家長大,當兵退伍後,因地緣關係,決定投入最大的產業聚落—粉末冶金產業。期間待過技術、製程、廠務管理、業務等部門,累積許多相關經驗。因此創業種子已在連介民的心中慢慢萌芽。然而創業初期,旭宏生產的齒輪精度不如預期,而且外界認為粉末冶金過於傳統,前景受限,但連介民不服氣,他認為臺灣製造的粉末冶金具有三大優勢,包含高良率、交期準確、高生產力,因此仍積極投資設備,希望能提升技術能量,業績因而逐漸穩定。

連介民表示,粉末冶金是運用金屬或陶瓷原料粉末,通過壓力和高溫使其凝固成型,可以生產出複雜形狀的零件,並且降低成本,例如早期汽車零件是用鑄鐵方式生產,但1940年,通用汽車以粉末冶金油泵齒輪大量取代用鑄鐵生產的油泵齒輪,便開啟粉末冶金進軍車用零組件的濫觴,平均每輛車約使用到15-20公斤重的粉末冶金產品。然而,車廠對零件要求極為精密,想要打入汽車供應鏈必須有極佳的製造能力。

連介民回憶,當時為了因應車廠需求,努力研究,想要開發出高精度齒輪,但難度非常高,為了打入車用零件市場,連介民找上產業推手經濟部技術處,與工研院合作,從粉體配方加工至燒結,工研院運用科專創新技術協助克服冶金毛細孔的問題,進一步改善產品加工處崩損與破裂情況,並透過AI系統運用及不良品檢測分析,改進製程參數與成品良率,完全解決當時旭宏金屬面臨到的齒輪精度提升的瓶頸,也改善了當時產品精密度量測受限於人力憑經驗判定的誤差,再藉由鍍膜增加模具使用壽命,有效節省模具加工成本支出,品質與生產力大幅提高,同步強化工廠智慧數位化轉型。

另外,工研院也將齒輪製程優化技術導入旭宏,提升齒輪精度,使車子整體的噪音大幅降低。連介民再以「粉末冶金的匠人精神」帶領公司團隊,最後促成旭宏打入歐美日系車種車廠體系,取得一、二線車廠長單,更是拿下特斯拉訂單,包含剎車系統等汽車齒輪組件,進而躋身國際車廠供應鏈,成為特斯拉長期合作的供應鏈商。連介民期許成為「苗栗鄉間粉末冶金界的台積電」,讓臺灣的粉末冶金產業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穩腳步、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