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變化多端的臺灣 造就自駕技術的練功少林寺

calendar_month 04/19/2023
字級:

走進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數位長王傑智的辦公室,辦公桌上的五個電腦螢幕,閃爍各種讓人眼花撩亂的代碼與圖像資料,這是臺灣自動駕駛的關鍵演算法與數據。六年前,王傑智從矽谷返台,吸引他的是臺灣複雜多變的路況,這也成為發展自駕車的最佳殿堂。如今,工研院擁有臺灣科研能量的自駕車系統,也獲日本、澳洲業者青睞!

早在二十年前,王傑智就投入自駕車研究,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攻讀博士班,拜學界最早從事自駕車研究大師 Chuck Thorpe 為師。在台大資工系教書近十年後,再投身美國矽谷開發新產品與技術。自駕車領域許多佼佼者與王傑智師出同門,王傑智在自駕車領域不斷鑽研,他發現只有最複雜的路況,才能練就最聰明的自駕系統,而臺灣堅實的軟硬體能力和複雜的道路環境就是自駕車練功的少林寺。

面對同行對王傑智返臺練功的不解,「他們常說國外自駕圈有人、有錢、有車又有市場,但我不認為一定要靠這些砸出來」王傑智笑談,恰逢回臺後政府有意發展國內無人載具產業,在經濟部技術處的科技專案支持下,王傑智帶領一群均齡40歲不到的工程師,在臺灣街頭摸爬滾打鍛鍊演算法。

別說國外的自駕演算法到臺灣無法馬上上路,光是外國人要到臺灣自駕遊,都可能無法應付臺灣變化多端的路況,在路上鑽的機車、窄到不行還併排停車的馬路、完全沒有時相號誌的鄉間小路、相比國外偏小的號誌燈,與自駕車眼中難以辨識是紅綠燈還是霓虹燈的店家招牌等,王傑智用完賽50場全馬的毅力與耐心,一一克服困難。

研發團隊在車頂架上三台攝影機,專門緊盯行徑路線上的號誌燈,輔以五個光達、五個雷達及外加的五個攝影鏡頭,完整配置在車體上,從小轎車、休旅車、公車、五噸貨車到三十五噸聯結車都能安裝,讓自駕系統走向模組化,加速市場擴張腳步。

但要實際上路還需更多資訊讓演算法能「勇往直前」,工研院建立起資訊量細到公分級的高精度地圖,不只涵蓋空間資訊,更有與行車相關的文化資訊,讓自駕車上路後將感測模組偵測到的所有資訊匯入車上電腦,並能適應該地交通文化。舉例來說,有了高精地圖輔助,當自駕車駛入小巷,發現行人走在路中央,自駕車也知道要稍偏左繞過行人繼續前進;遇到並排車輛的駕駛突然開門下車,自駕車也能迅速調整路徑後直接往前行駛;連U型大轉彎都難不倒自駕車。

圖一、工研院數位長王傑智(左)成功將自駕系統導入新竹物流。工研院/提供
圖一、工研院機械所數位長王傑智(左)成功將自駕系統導入新竹物流。工研院/提供

「我們已經和新竹物流合作,在新竹市的一般道路上實際載貨運行逾一年」,不只替人力不足的物流業提供智慧運輸解方,這套自駕系統更輸出到澳洲,也獲澳洲政府認證,是首個能開上高速公路的三十五噸聯結車自駕系統。如今,臺灣人寫的自駕軟體不僅能讓車輛在臺灣自駕,也已經在日本、澳洲自駕,王傑智更希望這套在臺灣街頭練功的自駕系統能輸出至更多國家。

圖二、王傑智帶領團隊前往澳洲導入自駕系統。工研院/提供
圖二、王傑智帶領團隊前往澳洲導入自駕系統。工研院/提供
圖三、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研發的自駕系統成功導入澳洲。工研院/提供
圖三、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研發的自駕系統成功導入澳洲。工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