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悍將的堅實後盾– STF智能緩衝材

calendar_month 05/17/2017
字級:

冰上曲棍球是十分激烈的運動,場上選手常需猛烈衝撞、搶得進擊得分先機,選手的頭胸、四肢髖關節與膝蓋都會承受巨大衝擊,甚至連脊椎都可能造成傷害,因此人身防護用品十分重要。

「四季如春的台灣雖然不下雪,但許多冰球防護品牌皆委由台灣製造,由於生產技術成熟、深受國際知名大廠信賴運動廠商也著手開發自有產品,惟關鍵吸震防護材料都仰賴進口,成本較高。」鞋技中心陳佳言經理說。「在經濟部技術處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的規劃下,鞋技中心導入中科院所開發、原應用於軍用品的STF材料技術,與運動用品廠商攜手研發,改良成更輕量的發泡材質,開發出STF智能緩衝材,台灣這才擁有生產吸震防護材料的能力,再也無須仰賴進口。」

鞋技中心導入中科院國防材料技術,衝擊能量吸收力優於國際大廠緩衝材超過三成,成本更能省下近40%,取代進口材料20%以上,並促成國內運動大廠挹注投資約3億元以上。「由鞋技中心與運動用品大廠共同研發的智能吸震材,更加輕量化,密度僅0.15g/cm3 ,G值小、吸震力佳,相較於過去使用的吸震材料,可多吸收35%的能量。」

此外,防護衣為兼顧保護效果多半較為厚實,難免犧牲貼合度,無法完整服貼於人體,於是鞋技中心與廠商運用3D人因設計,以不同的陣列排列,增加防護衣接貼合度,也採用無接縫貼合,減少布料與皮膚的摩擦,提高穿著舒適度。

「運用高科技模擬選手穿上後壓力分佈狀態,即刻加以改良,並研發出『3d異型陣列結構』及六角形陣列結構,透過不同形狀的陣列強化應力均布,才能做到整體防護。」陳經理說明。

為模擬冰球選手的環境,研發團隊還特別將材料帶入酷寒低溫環境中做高速球擊測試,以確保發泡材質在低溫中不會產生硬化、降低防護力,「與國際知名冰球防護裝備相比,我們的材STF智能緩衝材質所受的最大衝擊力為266.5kgw,遠低於大廠的323.67 kgw,撞擊時的痛覺自然降低許多,能增加18%防護效果。」

冰球國家代表隊選手試穿STF智能緩衝材製成冰球防護裝備時,大為驚艷,以往穿著護具時被球打到難免感覺疼痛,穿上新材質護具時,痛覺與震動感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球打到身上後,落點更近,方便選手迅速持球進行反快攻。在防守上能提供更完善的保護。「即使是多半秒的反應時間,在分秒必爭的賽事中,就能提高勝率。」

台灣運動風氣正勝,運動人口成長快速,也帶動優秀廠商積極研發運動周邊商品。除冰球防護用品外,國內大廠已陸續將STF智能緩衝材用在棒球手套、捕手護具等,也用在運動衣內著、護肘護膝等,讓產業邁向高階轉型發展,將能帶動產業進入高階市場增加出口產值,讓國內研發的智能緩衝材為台灣經濟打下亮麗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