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祖宗請益,中草藥牙周病藥方夯流行

calendar_month 06/21/2018
字級:

牙周病是國人最常見的牙科疾病,但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有99.2%的成人有過刷牙流血、牙齦炎、牙齦紅腫及萎縮等牙周問題,但僅有23.1%患者有定期就醫保養。牙周病看似小病,卻是身體健康的重大關鍵,嚴重者會影響全身健康,例如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化、早產,及牙齒掉光造成營養不良等併發症。這種情形激起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進行牙周病植物藥的研究。

生技中心研究員吳守方博士指出,目前牙周病治療藥物多半為抗生素及消炎藥物,對牙周病只有緩解或是止痛的效果,他轉念一想「何不試試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在牙周發炎時,適時投入牙周病植物藥,或許會有新轉機!」因此,2015年開始,生技中心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著手展開植物新藥的開發。

「中草藥千百種,如何從中找到適用的藥材?」這讓吳守方一開始傷透腦筋。為突破困境,生技中心除了援引國防醫學院收集的藥物外,也自行籌組了植物藥研發團隊,針對中草藥萃取物,建立了專屬的中草藥材料庫,蒐集迄今已有三千多種藥材萃取物,定期做更新、清點及保存。

為了從中找出對牙周病真的有療效的中草藥,生技中心還特別援引了古老典籍和中藥古方,從中挑出了十多種中藥材,一一進行藥效分析,最終選定二種藥材做為標的,採雙線進行開發。

吳守方直言,為了找出效果最好的中草藥,過程可謂十分繁複,除了必須弄清楚其活性成份外,還必須做成份鑑定,並就其藥物含量訂定規格。生技中心特別建置了牙周病細胞活性篩選技術平台,展開七種口腔病原菌抑菌測試、抗發炎活性測試、蝕骨細胞分化測試,來評估治療牙周病藥物潛力,最終再利用3D影像觀察牙周病動物齒槽骨流失程度,才順利開發出牙周病藥物。

經過三、四年的摸索後,生技中心牙周病中草藥已進入最後的開發階段。吳守方指出,未來將朝局部用藥劑型方向研發,由牙醫師將藥劑注入牙周囊袋,進行治療。此外,除了新藥開發,已有不少生技業者及食品業者,向生技中心表達合作意願,擬著手開發牙膏或是潄口水等口腔護理商品及保健商品,大大展現了牙周病植物藥物的市場魅力。